「為了夢想,你可以付出多少努力?」
相信這個問題的回答因人而異,不過,有這麼一個人,為了夢想,無懼古典音樂圈對於女性指揮家的種種考驗,不但持續精進自己,更成為首位獲得奧地利交響樂團聘約的女性亞裔指揮。
她的故事,是逐夢的另一個代名詞;更是當你與現實殘酷奮鬥時,值得想起來的勵志能量。接下來,就讓我們來認識來自台灣的女性指揮家——陳美安。
和音樂緣分起自小提琴,16歲就赴美進修
出生於高雄的陳美安,接觸指揮之前,在小提琴演奏有著相當優異的表現,還曾擔任高雄市立交響樂團的第二小提琴首席。後來,她獲得了新英格蘭音樂學院藝術高中(Walnut Hill)獎學金,在16歲那年開啟了旅美生涯。
當我們以為陳美安會在小提琴領域持續耕耘、闖出一片天時,令人意外的是——她發現在樂團擔任小提琴樂手的角色時,不知道為什麼總會被眼前的樂團靈魂:「指揮」所吸引,不僅對他們的手勢、動作感到著迷,還會將他們的一言一行默默盡收眼底,默默帶回家練習。對她來說,指揮與演奏者之間的關係實在太過奇妙。
那麼,如果是自己站上指揮台,不知道又是甚麼樣子的體驗?
想著想著,陳美安決定付諸行動,開始研讀指揮的學位。而日以繼夜的努力果然不負眾望,她成為了美國新英格蘭音樂院創校以來,首位取得小提琴和指揮雙碩士學位的畢業生;後來更進入密西根大學攻讀指揮博士課程,師從指揮家肯尼肯尼斯基斯勒(Kenneth Kiesler)。
當熱情無處安放,我們該怎麼克服現實的考驗?
畢業之後,縱使對音樂有著熊熊熱情,古典樂壇對於「女性」指揮家的不公平待遇卻屢見不鮮。每一個機會不僅得來不易,還會伴隨著許多嚴苛考驗。而當機會來臨、總算能徵選某個職缺時,勢必遇上上百位競爭者同時競爭。
那麼,究竟要如何克服逆境,替自己爭取向前推進的機會?
機會,是留給準備好的人。陳美安第一次脫穎而出,是在2002年從一百多名競爭者中嶄露頭角,成為波特蘭青少年管弦樂團的指揮;第二次脫穎而出,則在馬爾科國際青年指揮大賽(Nicolai Malko),於242參賽者中過關斬將,成為該賽事第一位女性首獎得主。
比賽過後,陳美安也獲得了更多的曝光機會,依序成為了美國田納西州曼菲斯交響樂團(Memphis Symphony Orchestra)授予桂冠指揮(並在2010至2016年擔任該團首位女性音樂總監)、芝加哥小交響樂團(The Chicago Sinfonietta)第二任音樂總監(亦是首位領導該團的女性亞裔指揮)、休士頓橡樹河室內樂團 (ROCO) 首位駐團藝術家等諸多成就;期間,也多次回台擔任NSO國家交響樂團客席指揮,將國外習得的音樂養分帶回故鄉,實現一次又一次的音樂傳承。
除此之外,她也陸續與荷蘭愛樂管弦樂團(荷蘭語:Radio Filharmonisch Orkest,RFO)、瑞典哥德堡管弦樂團(Gothenburg Symphony Orchestra)、加拿大卡爾加里愛樂管弦樂團(Calgary Philharmonic Orchestra)、巴西聖保羅交響樂團(São Paulo Symphony Orchestra)、丹麥國家交響樂團((Danish 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)以及芬蘭坦佩雷愛樂樂團(Tampere Philharmonic Orchestra )等樂團合作,持續在國際樂壇發光發熱。
首位獲得奧地利交響樂團的女性亞裔指揮
2021年,陳美安正式獲聘為奧地利施第利亞格拉茲創藝樂團(recreation Grosses Orchester Graz)為期五年的首席指揮,也是首位獲得奧地利交響樂團聘約的女性亞裔指揮,在樂壇締造自己的新里程碑,更成為每一個台灣音樂學子心目中的嚮往之光。
有趣的是,陳美安雖然長期旅居國外、工作繁忙,仍會盡量常常回台給樂迷們驚喜,好比今(2023)年過年她就趁著返台期間走訪內惟藝術中心,現場即興與65道音響互動演出〈望春風〉、布拉姆斯〈匈牙利舞曲〉等作品,讓樂迷們直呼超驚喜,竟然能現場看到她的指揮風範,未來陳美安如果有回台演出,大家也可以多多支持。
音樂性極佳,善於牽起聽眾、樂手之間緊密連結的陳美安,樂音中擁有引人入勝的強烈魔力,不但讓人著迷於她的樂音之中,每一場演出後留下的動人餘韻,更讓我們心底留下了這位優秀女性指揮家的名字。從年輕到現在不斷在古典音樂圈努力的她,積極追夢、勇敢在女性指揮圈裡開創新可能的勵志故事,是每個追夢人的深刻典範。
「擇你所愛,堅持奮鬥」,是陳美安鼓勵台灣年輕指揮的六大建言,其中,「勇敢而且聽從自己心中最真實的聲音,即使全世界都不看好你」,是K編心中相當有力量的一番話,不僅鼓勵我們追求自己,也象徵了每一段磨難都將切實成為我們的養分。